關閉 家電網微信二維碼

首頁| 新聞| 產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數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調| 電冰箱| 洗衣機| 廚房衛浴| 生活電器| 專題| 微發現| 標簽| 論壇| @家電網

首頁| 新聞| 產品| Discover| 智能手表| 數字家庭| 智能盒子| 空調| 電冰箱| 洗衣機| 廚房衛浴| 生活電器| 專題| 微發現| 標簽| 論壇| @家電網

首頁 手機通訊 通訊·新聞 正文

華為進攻,手機廠商為何執意拿支付牌照

字號:TT 2023-10-18 16:25 作者:劉四紅 董晗萱 來源:北京商報

家電網-HEA.CN報道:作為通信設備和智能手機廠商巨頭的華為,經過多年的開疆拓土,究竟撒下了一張多大的支付網?與微信支付、支付寶兩大巨頭有何區別?對于其戰略布局“鴻蒙生態”有多大意義?其進攻的支付之路又是否適合其他廠商?

距離“訊聯智付”變更為“花瓣支付”的消息已過去多日,但市場對華為支付的熱議仍未停止。從2021年收購迅聯智付,曲線拿下支付牌照,到如今獲批更名,在這一領域逐步深耕。作為通信設備和智能手機廠商巨頭的華為,經過多年的開疆拓土,究竟撒下了一張多大的支付網?與微信支付、支付寶兩大巨頭有何區別?對于其戰略布局“鴻蒙生態”有多大意義?其進攻的支付之路又是否適合其他廠商?

掌握賬戶體系的重要性

對于更名問題,10月17日,華為方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花瓣支付公司支持下的華為支付,是鴻蒙生態中的全場景支付服務,用戶可在華為錢包App開通華為支付”。

華為做支付,并非臨時起意。獲牌之前,早在2011年,華為就已開始在全球建設移動支付通路;而后華為支付又發布多個創新工具,例如2016年的Huawei Pay,是基于NFC芯片的便捷移動支付工具;另在2020年推出Huawei Card,華為手機用戶專屬數字信用卡服務;此后,華為還參與了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規范制訂,在深圳推進數字人民幣場景創新及落地使用。

盡管華為曾公開表態不會申請支付牌照,但戰略或也隨形勢而變化。一資深支付從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華為對于支付的布局,核心考慮是生態的完整性。

目前,華為全球終端鏈 接數超過10億,手機存量用戶突破7.3億。如此龐大的用戶體系下,其中的消費都需要支付業務承載。因此,類似其他巨頭的模式,華為需要收購一家支付公司牌照,將賬戶體系掌握在自己手中。

區別于第三方合作,自己拿牌做支付,對華為的意義有多大?

一支付公司高層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了其中的區別。“個人認為華為布局支付的目的,是打造一個能夠整合整個生態體系的基礎設施,通過支付構建的支付賬戶體系、支付能力、用戶數據等,實現全場景、跨終端的便捷支付體系。”

而在這一過程中,華為既可利用自身的流量,實現數據、支付的合規,將最核心的個人信息、金融信息等都留在自身體系中,也可通過這些信息,推動各項涉及數據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形成良性循環。

具體來看,華為的支付牌照對于整個公司和生態布局能帶來多方面增益。一方面,能夠將公司巨大的流量進行變現,包括為金融引流、賺取支付結算手續費、降低公司成本;另一層面,也可為體系內的商戶及用戶、上下游的供應商提供便捷的支付體驗,提高用戶黏性;此外,支付業務中收集的用戶信息、金融信息,也能夠使華為更好地分析用戶的消費習慣,提高產品對客戶的吸引力。同時這些大數據還能用于模型訓練、大數據分析等使用。

“比較看好支付牌照對華為生態布局的增益效果”,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手機廠商紛紛布局支付,原因是智能手機和支付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尤其在生態上,支付工具是一個很好的應用生態加分項。

除了對應用生態的支撐作用,在業內看來,華為利用這張支付牌照展業,也兼具合規性、成本方面的考量。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指出,布局支付并非是單一的考慮,既涉及到利用私域流量打造入口,也有開展資金流、信息流等相關業務的合規性考量。同時,還能節省外接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成本。

黃大智解釋到,第三方支付本身是一個需要強驗證的賬戶行為。只有支付機構持牌,才能處理資金與信息的流轉,反之,機構對個人信息的掌握則缺乏閉環。因此,支付牌照對于華為這樣集團化公司的生態構建起到了重要的鏈接作用。

華為支付的網能撒多大?

對于華為支付,華為終端云服務支付事業群總裁馬傳勇曾表示,其并不對標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目標是打造整個鴻蒙生態的基礎設施。

在鴻蒙系統當中,希望華為支付能夠為用戶開戶、綁卡、收單、交易整個過程做好賦能,讓用戶只需一個華為賬號,即可暢享全場景、跨終端的便捷支付體驗。

“華為進入移動支付市場的目的,是為了開拓新的支付場景增量”,馬傳勇稱。此外,汽車也是一個增量場景,華為支付面向手機、智慧屏、平板、電腦、汽車,多終端、全場景覆蓋。

對于華為旗下支付業務,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對C端,華為支付可為用戶提供余額支付、銀行卡支付、紅包、充值、提現等服務,生態覆蓋華為主題、華為云空間、華為音樂、華為視頻等華為系應用,也支持芒果TV、有道云筆記、PP視頻等第三方應用。

另對B端,華為支付也可為企業用戶提供快速集成支付能力,提供資金結算、自動分賬、營銷賦能等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在對華為支付的實測過程中發現,除了在“華為錢包”App中實現支付、生活、零售等功能,華為也有意利用支付涉獵金融業務,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的借貸、基金、保險等服務,都可以通過華為錢包跳轉。

不過,記者來到華為的線下銷售門店走訪時發現,使用華為支付進行付款的顧客并不多,店內也沒有華為支付的標識。比起線下的支付,華為或更看重支付賬戶體系搭建的完整性及線上私域的引流。

前述華為方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進一步透露,為加速鴻蒙生態建設,全新升級的負一屏將會支持華為支付。首批入駐的伙伴包括滴滴出行、美團外賣、同程機票酒店火車票、貓眼電影、健康160、58同城等。

在市場的存量博弈下,支付已成為金融的基礎設施,支付牌照也是平臺型企業的剛需。“華為布局支付既能在夯實自身實力的同時抵御外部競爭,為生態圈內支付結算業務的合規打下根基;也能夠借助鴻蒙系統的持續擴張來對支付業務的商用進行前瞻性布局,可以說是對支付通道成本節約、強化自營競爭力、合規水平提升的一種綜合考量。”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總結道。

手機廠商拿牌必要性幾何

在華為之前,另一手機廠商小米已先一步拿下支付牌照。

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支付機構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正式引入小米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和主要出資人,圍繞小米互聯網應用場景進行支付業務戰略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涉獵支付業務的手機廠商,不僅有華為、小米,還有蘋果、OPPO、vivo等手機廠商也早已布局其中。例如大眾熟知的Apple Pay,在蘋果系各大應用中,綁定Apple Pay成為了常規操作;小米方面,手機多功能NFC聚合了交通出行、便捷支付、生活服務等多種場景;OPPO Pay中,線下可進行手機閃付、付款碼支付、NFC標簽支付,線上可完成OPPO應用內支付。

小米、華為紛紛拿牌,其他手機廠商也在伺機而動。

10月17日,一國內手機廠商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公司內部對于是否拿取支付牌照,也有不少討論。其目前主要通過與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的方式進行支付,計劃是否拿牌主要考慮數據與合規層面。

但糾結的點在于,大部分支付牌照一般拿了后都可能虧錢,“盡管我們覺得拿牌有其重要性,但很多層面業務部門不愿意為虧損情況買單,所以這事也一直沒有實質推進”,前述國內手機廠商相關負責人說道。

那么,被平臺型企業視為剛需的支付牌照,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必要性幾何?

前述資深支付從業人士告訴記者,手機廠商收購支付牌照的必要性與其企業戰略有關。例如,華為要利用支付搭建鴻蒙生態的基礎設施,小米也有一定的生態體系打造。相比之下,OPPO或vivo等其他廠商則更多側重線下銷售硬件產品,交易結算可通過與支付機構合作的方式,沒有自建支付體系的必要性。

“支付作為一種互聯網業務,馬太效應也十分明顯。”前述支付公司高層人員同樣坦言,只有出貨量比較大的手機廠商,才能夠利用自身的手機數量優勢,吸引客戶使用自身的支付服務。手機保有量比較大、互聯網屬性較強、對數據的掌控需求較強,且具有一定的金融場景的機構,可以考慮收購支付機構,但對于大部分廠商來說沒有太多必要。

同時,收購支付牌照的高昂成本,也是不少手機廠商望而卻步的一大因素。蘇筱芮指出,對于手機廠商來說,選擇持有支付牌照主要有兩大塊的成本,第一塊是獲取牌照的一次性交易費用,而第二塊則是后續支付業務相關的運營維護支出。

上述支付公司高層人員也給北京商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互聯網支付牌照的價格在2億-4億元左右,相關設備投入以億元計,團隊的運營費用在幾千萬元左右。一個支付機構要能夠盈虧平衡,交易量至少應在千億左右的規模。

“這是一個成本與收益的權衡過程”,黃大智同樣表示,手機廠商布局支付業務,要取決于自身用戶量是否足夠大等因素,對比收購成本、日常經營成本,判斷支付對于資金流、信息流的流轉帶來的鏈接作用,產生的對于個人用戶畫像的更加全面的描述,并能否基于此開發出更大的價值。

“手機廠商是否要獲取支付牌照,還需結合自身的業務規模、生態豐富程度、科技水平等進行考量,如果手機廠商本身業務規模不大,那么各類費用攤薄下來,有可能不如選擇外部第三方機構;另外,如果手機廠商自身的科技能力、合規水平不足,后續在科技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支付業務合規領域可能會收到來自人民銀行的大額罰單,這種水平不足的情況下,建議還是選擇外部的正規持牌支付方。”蘇筱芮說道。

不過,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也認為,目前購買支付牌照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點,成本已經較最高的時候有所降低。拿下支付牌照可以讓手機廠商獲取到兩個機會,通過支付進而加載金融和數據,完善用戶端生態,強化產業的中心位置。

如何打好支付這手牌?

獲牌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如何運營、如何合規、如何控制風險、如何發揮牌照價值,也是華為后續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華為支付業務近年來發展迅速,在2022年,華為錢包月活用戶已達1億。馬傳勇表態,相比同行,華為支付的優勢在于軟硬結合的能力、金融級的安全芯片、生物認證數據不上云等。為了讓華為用戶能夠快速、安全、便捷地支付,現在沒有具體的商業目標,也不去搶市場份額,更多是打造好相關的能力,“隨著新場景不斷出現,新市場逐漸增大,我們的份額也會隨之增大”。

從北京商報記者多方采訪來看,市場對華為支付大多持看好態度。一資深業內人士提到,對于華為來說,歷經兩年多的探索,在合規與運營方面并不是大問題,這張支付牌照將很好配合其戰略,完善打造“鴻蒙生態體系”。

不過,前述支付公司高層人員則提出建議,對于華為來說,后續還需注意多個層面的問題,一方面,需要建設相應的交易場景,重視用戶的支付體驗,才能吸引用戶使用;另外,機構也要加強風控能力的建設,從特約商戶的準入、交易的安全、反洗錢等各方面均需加強風險管控,防止出現資金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被收購的不少支付牌照中,就有不少機構長期持續處于虧損階段,還有的因為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和《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等,被監管開出罰單。

“加強合規能力建設很重要,最近幾年監管趨嚴,支付、反洗錢、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罰單不少。只有將監管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實,才能保證業務的健康發展。” 前述支付公司高層人員提道,機構要形成良性的商業模式,只有建立了良性的商業模式,支付公司才能夠盈利,才能夠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也可以避免員工為了完成考核指標鋌而走險。

“牌照收購起碼需要三年時間內部消化再進行外部技術輸出。我建議在‘平臺加支付’已有的優勢基礎上,不管是用戶還是交易層面,平臺更應該注意合規和穩定,特別是反洗錢等方面的問題。”王蓬博說道。

(家電網? HEA.CN)

責任編輯:編輯K組

已有0人參與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快速登錄

家電網微博

?
熱點推薦
娇妻被交换粗又大又硬电影